首页  |
首页 >品牌视点 > 正文

政府、社会、企业应在品牌集群建设中各司其职

2018/9/28 15:57:03 来源:
  • 973
  • 字大
  • 字小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以“加快集群品牌建设、推动国际品牌共同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集群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时报副总编辑李慧莲主持以“加快集群品牌建设打造国际优势品牌”为题的圆桌讨论。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周邦勇、山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孙跃进、中共祁阳县委书记周新辉、中共建瓯市委副书记张雄、四川环龙集团副董事长周骏等从所在行业、专业进行了讨论。


李慧莲在主持时认为,首届集群品牌论坛在习近平总书记落实“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和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举行,主题和时机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表示,“加快集群品牌建设,打造国际优势品牌”这一主题里有三个关键词:品牌、集群品牌和国际优势品牌。品牌和国际优势品牌已被人们熟知,但对于集群品牌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那么,应该如何理解集群品牌的概念?品牌、集群品牌和国际优势品牌这三个关键词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品牌建设的三大相关者,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在集群品牌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打造出具有国际优势的自主品牌,来促进中国品牌更好、更快、更多地走出去?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答案,都值得探讨。


周邦勇认为,集群品牌就是要共同打造自己群体的符号,或者名号,来代表集群的形象和产品品质。中国有代表性的集群品牌,有可能在中华养生保健行业产生。中华养生保健品牌未来将有巨大的竞争力。中华的养生保健具有几千年的中国传承文化和技术,养生是中国的元素,而保健也已风靡全世界。


周邦勇表示,打造中国养生保健品牌,对养生来讲,就是培育生意。就保健而言,中国治未病的理论和思想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因此,他相信,未来中华养生保健品牌一定会走向世界。


孙跃进认为,在品牌建设中,政府不能缺位、不能错位、不能越位,要做到到位。品牌集群的提出,企业是主体,政府是推动,社会是参与。


孙跃进从山西品牌建设的经验中,总结了政府不可缺失的四个机制。一是规划引领机制。品牌要想走出去,要靠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高铁、中国核电能在世界处于引领地位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规划。


二是政策促进机制。品牌建设需要政府有所作为,主要是指加强政策的制定。而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形成机制。建立品牌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没有组合拳,光靠单打独斗无法在国际上竞争。


三是要有务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在部际联席会议的建立过程中,工作的务实,过程的扎实,结果的真实,才能使工作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协调有序、高效运转、功能齐全、达到目的。


四是媒体宣传机制。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宣传,从普及的程度,到成功的案例,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建立舆论引导宣传机制,扩大中国品牌宣传。


周新辉结合茶籽油产业联盟的情况,对品牌建设中政府发挥的作用提出三个建议。一是要坚持市场指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苦练内功,做大做强品牌,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产业发展输出来开展科研公关,丰富产品数量,提升产品品质。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提升加工工艺,建立产品物流,构建营销网络,完善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二是要推动品牌的公信力,大力推动“三品一标”认证,推进标准产业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要严格将品质作为品牌第一要务,把安全、优质、绿色作为产品要求,共同维护好食品品牌这一金字招牌。


三是要拓展品牌影响力。以茶籽油为例,茶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远远高于花生油、豆油,与国外橄榄油相比,茶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更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当前消费者对茶油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深刻,因此应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和农产品推介会,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帮助中国品牌拓展营销渠道,讲好品牌故事,努力构建营销渠道。


张雄在讨论中跟大家分享了地方政府推进品牌建设的经验。在他看来,集群品牌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中小型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建瓯市委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开展质量兴市、品牌兴企的活动,持续打造质量过得硬、产品质量好的名优特产品。建瓯笋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名良笋干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当地还举办了首届中国笋竹产业高峰论坛,努力提升笋竹产业的品牌影响力。


张雄表示,下一步,建瓯市将以笋竹产业论坛为契机,着力打造国际笋竹产业平台,做大做强笋竹品牌,力争把建瓯打造成全国笋竹产业的集聚地和示范地,向着“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福建,福建竹子看建瓯”远景目标稳步推进。


作为现场唯一的企业家,周骏表示,政府在支持企业、支持品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仅仅是搭了平台,真正的内功还在企业上面。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如果企业不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研究需求、开发需求,产品就没有生命力,企业也走不长远。


在周骏看来,做品牌,首先要有梦想,企业家要有责任感。另外,要真正把团队打造成为客户服务的团队,才是品牌发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