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品牌视点 > 正文

提升和塑造“品牌” 中国任重而道远

2019/4/23 11:04:06 来源:
  • 886
  • 字大
  • 字小

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实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如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占30%,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制造规模世界第一,约有300种世界工业产品销售世界第一。然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却屈指可数,除了近些年涌现的华为、海尔、联想、青岛啤酒等十多个品牌,无论是品牌数量,还是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等方面,中国品牌都严重不足,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想成为强国梦,必须通过“品牌关”,品牌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品牌“智造”任重而道远。


2018年全球品牌500强排名中,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中国仅仅排名第五位,同我国GDP全球第二位的落差十分明显。以美国为例说明之,美国经济如此繁荣发达,离不开众多全球化品牌,耳熟能详的苹果、谷歌、脸书、沃尔玛、麦当劳、星巴克、波音、宝洁等上千个世界著名品牌,既带给极大拉动了美国的国内市场,又深刻影响了世人对美国认识的形象。


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整体品牌形象作为一种战略性竞争资源,愈来愈受到各国政治和商业首脑的重视。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营销过程中,往往能享受到因品牌所带来的溢价。


因此,如何提升和打造一大批“中国品牌”,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问题,建设数量众多、高质量的世界品牌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贸易强国和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全球化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也是质量升级、品牌壮大的过程。当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各国政府往往都会把品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韩国专门成立“国家品牌委员会”,整合国家资源打造本国品牌,成就了如三星、LG等品牌。德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等政策,逐步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德国成为全球公认的“高质量”品牌标杆,如宝马、大众等国际品牌。


2017年,中国宣布每年5月10日为“品牌日”,这表明我国已经把品牌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开始认识到品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随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质量强国”的新目标,而“质量强国”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培育出一批国内外叫得响的品牌,带动经济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国家必须加大力度,给品牌企业更好的培育和支持,制定品牌奖励制度,比如,“重奖品牌、创意企业”、“政府搭台、品牌唱戏”全球交流等政策扶持和奖励,更有效地促进品牌和文化发展。


创新是品牌发展的驱动力,面对新一代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特别是智能化新时代,创新核心技术推动的品牌,决定着品牌最终能走多远。目前,我国缺乏全球性的民族品牌,主要原因不是品牌推广力度不够,而是自主创新不够、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在物联网新时代,品牌建设更应该从技术创新开始,大力鼓励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幅度提高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市场整合与推广,迅速塑造成国际化品牌。


当中国拥有更多的全球品牌后,必将帮助建立整体的“中国品牌”。就好像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电子带动了“韩国品牌”,瑞士手表带动了“瑞士品牌”一样,相信,假以时日,中国品牌必将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