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大蒜、鱼台大米、泗水地瓜……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品牌名字从这里传向全国以及全世界,济宁品牌正日渐成为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日,《济宁市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出台,围绕全市产业核心竞争力,从政策层面进一步优化商标发展环境、完善商标管理保护体系,构建企业自主、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促进和社会参与的商标品牌战略格局。
资源整合 构建商标品牌培育服务体系
《方案》提出,我市将引导广大企业创新运用和依法保护商标品牌,让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成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着力点。全力支持我市企业申报全省商标品牌示范单位,通过商标品牌示范单位带动一批企业创新商标运用,引领品牌经济发展。
品牌培育离不开公共服务支撑,《方案》明确,我市将整合有关部门资源,通过建立商标品牌服务平台和信息库、组建专家顾问团等,在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建立商标品牌指导站,构建园区商标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商标品牌咨询指导、业务培训、法律援助等。并建设全市商标品牌展示馆,编制《济宁市优秀商标企业集锦》,全方位展示全市商标品牌发展成果。
同时,分类指导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商标品牌战略。一方面,健全商标品牌管理体系,发挥商标品牌引领作用,带动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营销水平、企业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我市品牌在国际知名品牌价值排行榜的位次和上榜数量。
此外,提高企业商标品牌资产运用能力,落实对中小微企业利用商标质押融资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以商标品牌为资产进行参股控股、重组合并,通过商标授权、许可、转让等形式开展经营活动,助力我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集群效应 推进产业区域品牌建设
《方案》要求,品牌经济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发挥品牌基地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健全发展区域品牌培育体制机制,通过加强区域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建设,推进以品牌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区域产业商标,增强区域品牌效应。
在发展制造业品牌方面,依托我市现有特色产业和品牌企业优势,重点发展和提升能源、机械、医药、化工、食品、纺织、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的商标品牌,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高品牌管理和运用能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商标品牌。
在扶持发展农业品牌方面,充分发挥各县(市、区)资源、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地理标志资源,精准引导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坚持农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有机结合,发挥区域品牌带动和企业品牌支撑作用,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与发展优势。同时,探索建立农林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打造农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通过搭建品牌农林产品营销推荐平台,开展优质特色品牌产品展销会、博览会。
在优化服务业品牌发展方面,以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科技、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和设计、节能和环保、旅游休闲、健康养老、会展、广告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商标品牌,扶持品牌连锁经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对生产的服务支撑能力。同时,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及时对新业态、新服务提供商标保护。
规范监管 加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对于商标品牌发展而言,最基础的部分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方案》规定,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商标的日常管理,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集中打击群体性、区域性以及规模大、影响广的商标侵权行为,重点加大驰名商标、区域公用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和涉外商标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网络商标侵权假冒行为,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鼓励企业字号、注册商标、网络域名同步登记注册,实现字号、商标、域名的一体化保护。
同时,推进商标监管规范化。一方面,加强商标信用监管,将因商标侵权假冒、违法商标代理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形成对商标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另一方面,实施商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实行风险分类监管。创新商标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增强对商标违法行为线索的发现、收集和甄别能力。
此外,建立商标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完善商标侵权投诉渠道,加强对商标印制企业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加强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与衔接,完善联合办案,建立重大纠纷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应对机制;发挥淮海经济区商标执法保护协作机制,构建好淮海经济区商标协作保护网。
数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