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记者问|《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2021/7/30 12:04:38 来源:
  • 70212
  • 字大
  • 字小

5月2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企业的技术改造是企业稳步发展的保障,请李局长介绍下《政策措施》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李家亮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技术改造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是企业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工作,《政策措施》与原有政策相比,在降门槛、提标准、支持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突破,拿出了含金量更高、精准性更好、覆盖面更广的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快速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对重大技改项目进行贷款贴息。对省级重大工业技改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在省财政按照银行最新一期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35%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各按照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0%再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231”产业集群中列入市级重大技改项目的,项目竣工投产后,市、县财政各按照银行最新一期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支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对“231”产业集群企业实施的投资500万元以上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软件部分,单项购置费在10万元以上且总额不低于100万元),市财政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给予支持,单户企业最高100万元;对企业实施的500万元以上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市财政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给予支持,单户企业最高100万元;对企业实施的500万元以上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市财政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给予支持,单户企业最高200万元。
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当年内设备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零增地”项目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市财政按照设备投入额的3%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
用基金手段支持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市县两级财政拿出5亿元建立技改专项基金,采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重大技改项目建设,重点投向全市“十百千”技改项目企业和“231”产业集群企业,集中支持实施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

济宁日报记者

广大企业对制造业奖补政策特别关注,请问这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与之前的奖补政策有什么变化?

宋全领
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进“231”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此次政策措施突出抓住支持“231”产业集群培育这一重点,注重处理好政策连续性和创新集成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提升原有扶持政策,形成扶持高质量发展的拳头效应,坚持市县联动、抓点带面,鼓励县市区落实差异化、普惠性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政策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坚持把“时效”和“绩效”作为评判政策去留增减的标准。在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上,市财政始终秉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财政奖补、贷款贴息、技改基金等财政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发展,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次出台的《政策措施》既有对原政策的加力增效,也有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的适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培育提升。前期,工信部门组织实施了企业“攀登工程”,经过申报、初审、评审,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有260家企业纳入企业“攀登工程”。对纳入“攀登工程”的企业,市、县最高可按企业较上年度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对营业收入突破较大的企业,结合指标增量与增幅,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奖励;对新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新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企业领导班子200万元,其中企业实际控制人所得奖励不少于60%。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实施企业家队伍提升工程。
更加突出技术改造政策扶持。一方面,整合提升原有扶持政策,形成扶持高质量发展的“拳头”效应,凝聚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我市实际进行适度创新,鼓励县市区落实差异化、普惠性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政策可行性和操作性;在支持技术改造方面,由原来单一的对企业技改投资额补助的方式,转变为贷款贴息、股权投资、投资额补助等多种方式,更好地发挥这些政策在支持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更加突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国家级平台奖励标准,由原来的最高100万元提高到最高3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创新计划项目、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补。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鼓励企业上云等,以此推进“231”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打造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行稳致远。
此外,为使扶持政策更精准,把“政策红利”尽快转化为“企业效益”,市财政将积极配合市业务主管部门,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涉企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利用上级扶持政策等财政性资金,收拢拳头、凝聚力量,保障政策实施;同时,通过技改基金撬动、政银企“联动”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策“乘数效应”,既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应有作用,又充分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格局,不断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济宁发布